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4-01-26 10:02
進入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家家戶戶采辦年貨的熱情逐漸高漲。在牡丹區牡丹街道趙樓村,菏澤市級非遺項目泥塑傳承人趙東民為迎接甲辰龍年的到來做足了準備。
揉搓、定型、上色……臘月十四,趙東民已經開始提前設計創作龍年主題泥塑作品。在他的巧手揉捏下,不一會兒,一個融合非遺技藝與傳統年俗的“泥塑龍”躍然指尖。
走進趙東民的家中,案臺上擺滿了各式各樣龍年主題的泥塑作品。有頭頂犄角、憨態可掬的“龍寶寶”,矯然昂首、“騰”于方寸之間的彩色龍,靈芝相伴左右、寓意吉祥如意的卡通龍……這些“泥塑龍”不僅在形態上栩栩如生,在色彩搭配上更是匠心獨運。“在中國年俗文化中,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也是祥瑞的象征。今年的龍年吉祥物既沒有失去咱們菏澤泥塑的傳統底蘊,又注入了大量的現代元素,使得它們更具活力和張力。”趙東民說。
為迎接龍年新春,趙東民創作的作品《龍騰盛世》被擺放在案臺的顯眼位置。只見整條龍的造型龍口大張,昂首挺胸,龍尾揚起,龍身上的龍鱗和犄角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動感十足。“從去年9月,我就開始設計構思這件高約60厘米、寬約35厘米的泥塑作品,為了展現龍的靈動與矯健之美,我創新采用了膠泥土、軟陶土、發泡材料制作,復合材料的使用讓作品的延展性更好,可塑性更強 。”趙東民告訴記者,他創作的龍主題系列作品,形態各有不同。從臥龍、站龍到盤龍,大小、尺寸上都做了一些新型的設計,小龍則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Q版的可愛化處理,更加受年輕人喜歡。
在趙東民看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龍泥塑不僅是手工制品,更是菏澤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希望讓非遺作品進入千家萬戶,更好地傳承非遺文化。”趙東民說,對非遺最好的保護,莫過于讓非遺產物重新回歸生活,泥塑也是如此。泥塑不僅可以擺放在家里,還可以帶出去、用起來、從傳統文化中“活”過來 ,以新面貌為現代人所用。
文/圖 記者 李若生